看点:人形机器人行业点评:北京出台发展行动方案 对标国际领先人形机器人
(资料图)
本期投资提示:
2023 年6 月28 日,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《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(2023—2025 年)》,旨在加快推动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,打造全球机器人产业高地。
《方案》7 次提及人形机器人,相比上海、深圳机器人政策更重视,目标更明确。《方案》
着重强调人形机器人产业:“加紧布局人形机器人,对标国际领先人形机器人”,支持企业+高校院所开发人形机器人整机和关键零部件。政策目标更为明确量化:“到2025 年,建成人形机器人通用行为控制大模型开发平台,共性服务平台”“完成百台/套级人形机器人原型机的小批量制造”,并在3C 电子制造、新能源汽车生产等3-4 个典型场景中示范应用。
人形机器人发展关键在于核心技术、零部件的基础能力。《方案》提出“稳链强链,着力提升机器人关键支撑能力”:1)软件层面,开发机器人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,为模型预训练提供多样化场景数据支持;2)技术层面,突破机器人系统设计、模块化、机器人云、3D建模、力觉传感、操作系统、电子皮肤等整机技术;3)零部件层面,提升减速器(RV、谐波等)、伺服驱动系统(驱动器、电机、编码器)、控制器(软件架构、算法)、传感器(3D视觉、热成像、六维力、激光雷达)、末端执行器(灵巧五指手、柔性夹爪、夹具)。机器人产业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,提升软件和零部件能力是推动整机发展的基础。
到25 年培育100 种高技术机器人产品,100 种应用场景,即“千行百业+机器人”。《方案》提出,首先基于北京市产业基础优势,提高医疗健康、协作、特种、物流四类机器人的技术水平;其次面向医疗、制造、建筑、商贸物流、养老、应急、农业等重点领域,实施100 种+应用场景示范工程;并提出“全市机器人核心产业收入超过300 亿元”。这一方向与年初工信部等14 部门的“机器人+”政策方向基本吻合,工业、商用、家庭、特种等各类机器人将进一步落地应用。
参考Optimus 等人形机器人的硬件架构,执行机构为产业链关键部件。例如Optimus全身使用28 个无框力矩电机,14 个谐波减速器,14 个滚柱丝杠,12 个空心杯电机;本田ASIMO 机器人全身关节使用无框力矩电机+谐波减速器;UCLA 论文的ARTEMIS 及国内部分公司采用QDD 方案,在髋关节最后一个关节使用电机+行星减速器。目前技术方案尚未收敛,在持续优化改进中,同时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进步也会影响硬件架构的选择。
建议关注现有成熟方案的核心部件供应商。1)谐波减速器:绿的谐波、汉宇集团(子公司同川科技);2)RV 减速器&行星减速器:双环传动(RV、行星)、中大力德(行星、RV、谐波)、秦川机床(磨床、RV 减速器、滚珠丝杠);3)滚柱丝杠/滚珠丝杠:江苏雷利/鼎智科技、汇川技术、贝斯特、恒立液压;4)空心杯电机:鸣志电器;5)无框力矩电机:步科股份、禾川科技等;6)减速器轴承供应商:五洲新春、南方精工等;7)视觉&力传感器:奥普特、凌云光、矩子科技、奥比中光、柯力传感、汉威科技等。
风险提示: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不及预期风险、商业化进程缓慢的风险、市场竞争加剧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