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速递!同样是天上掉下来的皇位,为何汉文帝能坐稳,刘贺却27天就被废?
其实继位之初,刘恒与刘贺的处境,是很相似的。
刘恒是刘邦的第四个儿子,生母薄氏无宠,也没有强大的娘家。这是大臣们选择刘恒来继位的重要原因。
刘贺是汉武帝刘彻的孙子,昌邑哀王刘髆的儿子。本来刘弗陵虽然早死无子,但刘彻还有别的儿子、刘弗陵还有别的兄长在世。至于刘弗陵的侄子,就更多了。
(资料图)
之所以选中遥远的(刘贺的封地昌邑,在今天江西南昌一带)刘贺,朝中大臣当然也是考虑他在朝中没有势力,便于控制。
虽然汉文帝刘恒之时,朝中大臣势均力敌,没有哪一个取得压倒性优势;而刘贺之时,朝中已经形成了霍光大权独揽的局面。但是,就“君权”与“臣权”而言,力量对比是大致相当的:大臣们掌握了权力,不愿意放手权力,想要一个“听话”的皇帝,但,还没有哪一位大臣可以改朝换代、取而代之。
所以,接下来的事情就很明白了:如果皇帝肯听大臣们的话,大臣们就会拥护这个皇帝;如果皇帝不想听大臣们的话,大臣们就要换掉这个皇帝。
刘贺,很不幸,就是后者。
据史料记载,刘贺在二十七天的皇帝生涯里,做了一千多件荒唐事。这个数字未免太过夸张,夸张到“欲加之罪,何患无辞”的程度。但是史料中也有一些其他记载,并不能算“坏事”,却有可能更反映刘贺被废的真正原因:
夜漏未尽一刻,以火发书。
当朝廷要他进京继位的玺书传到之时,他在凌晨点着蜡烛打开阅读。
其日中,贺发,晡时至定陶,行百三十五里,侍从者马死相望于道。
出发赶往京城,一天走了一百多里,侍从的马被累死了好多。
昭帝时,昌邑王贺遣中大夫之长安,多治仄注冠,以赐大臣,又以冠奴。
在昭帝刘弗陵还没有死的时候,刘贺就订制了很多奇装异服,以赏赐大臣奴仆——朝里的大臣,他显然没有资格赏赐;赏赐的是他的属官和奴仆。
先不说其他荒唐事,从这几条,你可以看出什么?一个迫不及待要夺权上位的轻浮少年,已经跃然纸上了。
可想而知,刘贺如果坐稳了皇位,一定会撤掉霍光等大臣,换上自己的亲信。单凭这一条,你倒是猜猜,霍光等人能容忍吗?
相比之下,刘恒就聪明得多了。在他进京之亲,诸大臣已经诛灭吕氏族人。刘恒小心翼翼地进京,发现大臣们是真心拥戴他当皇帝,于是马上下令对“诛吕”进行清算,等于是追认了大臣们诉杀吕氏的合法性。
一来就摆明态度,要跟大臣们合作,大臣们怎么会不拥戴他?
接下来,刘恒对于拥立他做皇帝的功臣们进行赏赐,对于被吕后贬斥的刘姓王公恢复了爵位和封地,建立了广泛的群众基础;同时,他打压了桀骜不驯的重臣周勃,但不是一竿子打死,而是一再升职降职,逐渐地削掉他的权力和潜势力。
拉拢大多数,打压少数,是汉文帝刘恒成功的重要原因。